小不忍則亂大謀,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。司馬懿能從人臣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,就得益于一個「忍」字。「越王勾踐,臥薪嘗膽」,司馬懿同樣有勾踐般的毅力,屈居人下數十年,未讓人抓到半分錯處。
司馬懿前期隱藏鋒芒,不露聲色;后期厚積薄發,一招制敵。司馬懿能贏除了靠「忍」,還有能審時度勢、不搶風頭的眼界。遼東苦寒之地,司馬懿看著士兵凍死都不愿發放冬衣,誰也沒想到正是這一舉動讓他躲過一劫。
「少有奇節,聰明多大略,博學洽聞,伏膺儒教。」這是歷史上對司馬懿的記載,他自年少時就因聰明才智而出名。司馬懿的大名自然傳到了身為丞相的曹操耳中,司馬懿面對曹操「上計掾」官職的征召拒絕。
司馬懿并不是一個貪圖名利、極力表現自己的人,他一開始拒絕曹操的邀請,便是想觀察好中原局勢,再為自己打算。司馬懿為了拒絕曹操的任命,以裝病之由拒絕。這麼拙劣的伎倆,自然逃不過曹操的眼睛,曹操便派了刺客去刺探詩實情。
司馬懿面對刺客的匕首抵住胸膛,紋絲不動,裝出一副病重的模樣。司馬懿的隱忍非常人所能及,這才躲過了曹操的試探。 後來曹操威脅他,若再不任職便殺了他,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能聽從曹操的任命「文學掾」。
司馬懿加入到曹操陣營,并未得到重用。司馬懿的文韜武略并不在陳群、荀彧他們之下,卻被曹操安排到曹丕身邊做了一個教書先生。司馬懿多次給曹操獻計都被拒絕,直到曹操去世司馬懿都沒有領兵掌權的機會,只是一個小文官。
曹操之所以沒有重用他,是因為他早就看出司馬懿是個有野心的人。曹操看人的眼光極準,他多次提醒曹丕:不可重用司馬懿,此人日后定會干預曹家之事。可惜曹丕并未將曹操的話放在心上。
曹丕登上皇位,奪得漢室天下,有司馬懿出謀劃策的功勞,所以曹丕很是信任他。 在曹丕的重用之下,司馬懿在朝堂上逐漸有了話語權。曹丕在位雖未讓司馬懿掌握兵權,但是每次帶兵出征都讓司馬懿鎮守后方,在處理朝政上給了他極大的權利。
司馬懿即使深受曹丕信任,卻依舊不敢逾越分毫。面對機警如曹操的曹丕,司馬懿只能伏小做低,繼續當個忠心耿耿的臣子。司馬懿在曹丕、曹叡在位時,一直以忠心耿耿、鞠躬盡瘁的面目示人。面對曹叡特意安排的試探,他都不曾表現過錯處。
曹丕去世后,將皇位傳給兒子曹叡魏明帝。因朝中無人可用,曹叡只好將帶領打仗的權力交給了司馬懿。不過曹叡的掌控欲很強,善于用人之道,哪怕放權給司馬懿,但也在隨時隨地試探他。
司馬懿自從上了戰場,幾乎無人是他的對手,捷報屢屢傳來。司馬懿的地位水漲船高,成為曹魏軍事的二把手。 後來司馬懿成為唯一和諸葛亮抗衡的人,統帥三軍,深得魏明帝重用。和諸葛亮數次對戰,司馬懿都表現的沉著冷靜,在三軍中樹立了很高的威嚴。
公元238年魏明帝命司馬懿帶兵去往遼東征討公孫淵。司馬懿巧妙運用聲東擊西的計謀,渡過遼水,直搗襄平。司馬懿把公孫淵打的節節敗退,將他圍困于襄平之內。公孫淵已經被司馬懿打怕了,躲在襄平不敢出來。
遼東天氣嚴寒,非常人所能承受。司馬懿已經60歲了,這麼大年紀肯定扛不住。公孫淵就利用氣候想要熬走司馬懿,可惜司馬懿絲毫沒有撤兵之勢,反而圍困的更兇。公孫淵無奈之下,只有拼死一搏,最后還是被魏軍圍攻而死。
這場戰役雖然打贏了,但是魏軍并未落下什麼好處。許多士兵因為受不了苦寒的天氣,活活凍死,有些人受傷又凍傷,傷口一直不見好轉,病死了。面對這種情況,士兵們都向司馬懿請求發放冬衣,可是卻被司馬懿無情拒絕。
魏明帝知道遼東苦寒,行軍打仗甚是困難,在他們出發后不久就以自己的名義將一批冬衣賞給了司馬懿。將領們知道庫房中有一批冬衣,卻不見司馬懿拿出來發放,便過來求他:「都督,士兵們都要凍死了,求您將御寒物資發給大家吧」! 司馬懿直接回道:「御賜之物,怎可隨意分給別人。」
司馬懿如此做就是為了不讓魏明帝抓住把柄,這些衣服本就是魏明帝私下授予司馬懿的,并未讓他發放。若是司馬懿私自分發,那麼魏明帝便可以給他扣上「憑借功績目無君上」的帽子,這樣司馬懿便無法翻身了。
不過司馬懿在拒絕了將領們之后,又向魏明帝請旨:請求遣散60歲以上的士兵,再給已死將士的家屬送去撫恤金表示安慰。魏明帝收到司馬懿的請求后立馬恩準了。 司馬懿這一舉動便是向魏明帝表明:我絕無二心,不需要士兵們的支持,寧愿背負冷血狠心之名,也會跟隨君上的腳步。安撫士兵是朝廷的事情,我司馬懿不會擔此美名。
司馬懿這一系列的行為讓魏明帝徹底對他放下戒心。誰都沒想到這麼小心翼翼的司馬懿在11年后屠殺了曹爽滿門,徹底掌握軍權。
司馬懿小心翼翼、將自己的野心隱藏的絲毫不露,獲得曹丕、曹叡的信任,這才有了曹叡托孤的名場面。司馬懿和曹爽同被曹叡任命為顧命大臣,共同輔佐年幼的皇帝。不過曹叡把軍權交給了關系更近的曹爽。
司馬懿前期并未暴露自己的野心,面對處事能力、行事作風完全不是對手的曹爽,司馬懿只需要等一個契機,讓曹爽自取滅亡。只要扳倒了曹爽,朝堂上就無人和他抗衡,小皇帝還不是輕而易舉的拿捏嘛!
高平陵政變就是司馬懿暴露野心的時刻,喊著「清君側」的口號順利的將曹爽滅門,讓朝堂重臣紛紛效忠于他。司馬懿勝利了,拿下了軍權,控制了曹氏舊部,他成為了最后的王者。如履薄冰走了幾十年,司馬懿終于完成了自己的抱負。
成大事謀劃好一切,有確切把握后才會收網。做事果斷、決絕、絕不拖泥帶水。司馬懿恰好具備這一切的品質,他聰明、夠狠、又能忍。 三國之中聰明者無數、果斷者無數、有雄才大略者更多,只有司馬懿「忍」得主。
君子報仇十年不晚,忍一時風平浪靜的道理自古就告訴我們了,一時吃虧不要緊,養精蓄銳厚積薄發才能一擊制敵。
參考文獻:
《晉書.宣帝紀》
《三國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