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大罵劉禪是「扶不起的阿斗」。
劉備將蜀漢基業留給了劉禪,還給劉禪留下了諸葛亮這位千古能臣,但蜀漢在劉禪手中,一日不如一日,逐漸衰落了下去。更讓人氣憤的是,鄧艾兵臨城下后,劉禪不組織城中兵馬抵抗,等待各路大軍勤王,反而開城投降了,留給姜維等人「臣等欲戰死,奈何陛下先降」的遺憾。
到曹魏后,劉禪還鬧出了樂不思蜀的笑話。劉禪是一個標準的庸君,但他在位期間,并沒有濫殺無辜、荒淫暴虐,不是暴君、昏君。劉禪在位41年,只殺過2個大臣,都是誰,為何而殺?
一、劉琰
劉琰,豫州魯國人,和劉備同宗同姓,都是漢室宗親。劉琰雖然沒有啥才能,但是出身高貴,相貌堂堂,還善于交談。因此,劉備充分利用劉琰的特長,讓他替自己招待賓客。劉備很厚待劉琰,公元214年,他擊敗張魯,拿下漢中后,就任命劉琰為固陵太守,讓劉琰成了蜀漢重臣。
公元223年,劉備病逝,劉禪繼位后,封劉琰為封都鄉侯,并兼任衛尉、中軍師、后將軍,這讓劉琰的官職在蜀漢僅次于李嚴。後來,劉禪又將劉琰提拔為車騎將軍,使他成為了蜀漢官職最高的武將,但劉琰不會武功,也沒有指揮才能。諸葛亮每次出征時,劉琰會跟在諸葛亮身邊,象征性帶領幾千士兵,但他不會領兵作戰,只是給諸葛亮提提建議,扮演幕僚的作用。
劉琰官職高,但實權小,蜀漢名將魏延,官職不如劉琰,但他認為自己是蜀漢軍中僅次于諸葛亮的二號人物。因此,很瞧不上劉琰,這導致2人爆發了矛盾。魏延是諸葛亮非常依賴的一員大將,劉琰對諸葛亮的作用,聊勝于無,所以諸葛亮直接選擇站隊魏延,讓劉琰返回成都了。
劉琰是皇親國戚,而且也沒有犯錯誤,到成都后,劉禪并沒有責怪他。
劉琰的妻子胡氏,非常年輕漂亮。
公元234年,春節期間,胡氏入宮去向太后祝賀新春。太后很喜歡胡氏,于是將她留在宮中,陪伴了自己一段時間。胡氏入宮后,很久不回家,讓劉琰胡思亂想了起來。他覺得,是劉禪喜歡上了自己的妻子,然后將胡氏留在了宮中。劉禪是皇帝,劉琰對此敢怒不敢言。一個月后,胡氏回家了,劉琰將怒火發泄到胡氏身上,打了胡氏一頓,還休了胡氏,將她趕出了家門。
胡氏很委屈,就跑去向官府告狀了。劉禪也很快知道了此事。劉琰往劉禪身上潑污水,但劉禪也不能向劉琰證明,自己和胡氏無染,因為不論結果如何,都會讓百姓議論紛紛,影響劉禪的聲譽。劉禪為了維護自己當聲譽,巧立罪名,以鞋是穿的,不能打臉為由,下令處死了劉琰。
二、李邈
李邈,廣漢郪縣人,是益州本土人士。
蜀漢內部,有三股政治勢力。
第一股政治勢力,是跟隨前益州牧劉焉來到益州的大臣,即東州派,代表人物是法正、李嚴、費祎。
第二股政治勢力,是跟隨劉備來到益州的大臣,即荊州派,代表人物是諸葛亮、關羽、張飛、趙云。
第三股政治勢力,是益州本土的豪強士族,即益州派,代表人物是黃權、張嶷、秦宓、譙周等。
益州派,一直主張益州人治理益州,這使得劉備和劉禪對益州人才有戒備之心,一直在重用荊州派,打壓益州派。這也導致,益州派和荊州派之間,存在著不少矛盾。李邈,屬于益州派。
李邈,個人才能一般,但是很會鉆營。李邈,共兄弟四人,其中李朝、李邵,以及他早亡的弟弟三人能力品德出眾,并稱「李氏三龍」。李邈,因為性格疏狂率直,不在「李氏三龍」之列。
李邈,是劉璋手下的牛鞞長。劉備奪取益州時,他沒有站出來幫助劉璋保衛益州。劉備拿下益州后,他卻為了虛名,站出來指責劉備奪取益州是不道德的行為。蜀漢大臣很憤怒,要殺了李邈。
劉備為了展現自己寬宏大量、愛惜人才的一面,赦免了李邈,還讓他做了犍為太守、丞相參軍。
劉備去世后,諸葛亮做了蜀漢丞相,成了蜀漢掌舵人。公元226年,曹丕去世,曹叡繼位后,諸葛亮趁曹魏內部不穩,率兵北伐。諸葛亮突然北伐,打了個曹魏措手不及,他很容易拿下了涼州三郡,形勢一片大好。但隨后,諸葛亮用人不善,他安排只會夸夸其談的馬謖去守街亭,導致戰略要地街亭被曹魏名將張郃奪取,這將蜀軍置于了危險之地,逼著其撤軍,北伐失敗。
痛失好局后,諸葛亮非常氣憤,他準備殺了犯有大錯的馬謖,以儆效尤,但李邈勸說諸葛亮留下馬謖。李邈將馬謖比作成秦國的孟明,楚國的子玉,覺得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,將來必能成棟梁之才。李邈的想法不符合諸葛亮的意愿。為此,讓諸葛亮不滿意他了,讓他回了成都。
李邈,是益州派人才,和荊州派的諸葛亮等人存在利益分歧。因為此事,更讓李邈對諸葛亮不滿了。
公元234年。諸葛亮北伐期間,久累成疾,病逝五丈原了。諸葛亮死后,李邈立即給劉禪上書,說諸葛亮權傾朝野,權勢過大,威脅到了劉禪的皇位。諸葛亮連續北伐,窮兵黷武,消耗了蜀漢國力。他去世后,蜀漢的江山穩固了,百姓可以安穩過日子了,人人應該為此感到高興。
現實是,諸葛亮死后,蜀漢眾人都很悲痛,劉禪也很痛苦。他看到李邈的奏折后,下令殺了李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