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.老貨郎老來得子,求秀才為兒表字。
話說大宋寶元年間,汀州府地區有個賣貨郎,名叫劉大貴。此人從中原地區遷來,多年在汀州府地區做貨郎,為家庭謀得基本的衣食住行費用。因為劉大貴的貨物裡有自己特創的麵食作品,他的麵食作品總是很暢銷。雖然日子過得不那麼殷實,但卻也能滿足家人基本的衣食住行。
劉大貴有一個女兒,16歲的時候就嫁人了。不過,劉大貴在四十歲的時候,他的妻子又給他添了一個男丁。劉大貴很是歡喜,他請了村裡的一個老秀才給兒子取名、表字。那老秀才喜歡唐詩,他就找來李白42歲剛剛收到奉詔入京消息時的作品《南陵別兒童入京》,給劉大貴的兒子取名「亦辭」,表字「入秦」,旨在表示劉大貴以後的人生要發生極大的轉折:
白酒新熟山中歸,黃雞啄黍秋正肥。呼童烹雞酌白酒,兒女嬉笑牽人衣。
高歌取醉欲自慰,起舞落日爭光輝。遊說萬乘苦不早,著鞭跨馬涉遠道。
會稽愚婦輕買臣,餘亦辭家西入秦。仰天大笑出門去,我輩豈是蓬蒿人。
可別說,劉大貴得到兒子的名字之後,非常高興。看著白白胖胖的兒子,他似乎看到了劉家從此飛黃騰達,富貴連連的局面。
02.小男孩天資聰穎,長大後經商有道。
劉亦辭果然是一個天資聰穎的人,他五歲即可背誦《唐詩三百首》,《四書五經》也讀得頭頭是道。就當劉大貴以為自己的兒子能夠靠著讀書考中秀才和舉人的時候,卻不料兒子在16歲那年,卻突然又不喜歡讀書了,他竟然喜歡上了做生意。
有空的時候,他會自己挑著貨擔去賣貨物。可別說,靠著劉亦辭的俐齒伶牙,他賣貨物的時候,竟然能夠換來比自己父親更多的銅錢。劉大貴本想讓自己的兒子靠著讀書出人頭地,可現在兒子竟然愛上了做生意,而且生意還做得不錯,「兒大不由爹」,他也是沒有辦法的。不過,「民以食為天」,既然能夠換來一口飯吃,那經商也是不錯的選擇。那劉大貴索性就讓自己自由經商去了。
從此以後,劉亦辭就靠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,在挑著貨擔四處遊走的時候,開始積累財富。慢慢地,他就熟悉了汀州府各地的風土人情,貨物短缺情況,後來,他索性在汀州府的城隍廟附近,租了一家店面,開始賣自己家傳的麵食。不料,生意出奇的好。于是,他就索性在家開了一個麵食作坊,請了幫工專門製作饅頭、花卷、油條、麻什、燒餅等劉家獨特口味的麵食。結果,生意越做越大,後來還開了幾家分店。不出兩年,劉亦辭就成為了汀州府有名的麵食大王。經商有道的劉亦辭終于發了大財。
03.發大財得罪縣官,三年後家破父亡。
發了大財之後,劉亦辭到處結交權貴。他知道,要想穩定自己麵食大王的地位,就必須結交有一定背景的人物,畢竟做生意還是需要一定的人脈和背景的。在和人交往中,他常常呼朋喚友,帶著這些人到汀州府最大的酒樓「風來客」吃喝玩樂。可是,萬萬沒有想到的是,劉亦辭請來請去,卻忘記了巴結當地最大的官員,汀縣的縣令馬天虎。
這個馬天虎,本就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,而且非常貪財。他得知劉亦辭發了大財,就想從他身上撈取點什麼。可是一年過去了,這個劉亦辭卻沒有給他進貢任何東西。而且還把他一個表弟的麵食生意給全部搶走了。那個叫馬富貴的表弟,開了幾家麵食店,本來生意挺好的,卻因為劉亦辭的麵食口味獨特,搶走了他幾乎所有的生意,讓他虧了血本。當初開店他就是借了高利貸的,現在血虧無望回本,那馬富貴一時想不開,就拋棄了美貌的妻子,跳河自盡了。
于是,作為表哥的馬天虎對劉亦辭發了大財不進貢本來就非常惱火,現在自己的表弟又被劉亦辭搞得家破人亡,這口氣他怎麼能夠忍得下。于是,他就找了幾個捕快,扔了一下私鹽在劉亦辭的麵食店裡,然後誣陷劉亦辭賣食鹽,把他抓了進去。幸虧劉亦辭有個好友,本是一個有名望的人,他找到馬天虎,好說歹說,那馬天虎才同意讓劉亦辭賣了所有的店面,湊足一萬兩銀子,才保得性命回來。劉亦辭的父親劉大貴一時受不了這樣的氣,急火攻心,就兩腿一蹬,去了西方。
04.為謀生顛沛流離,避雨時寡婦贈傘。
就這樣,發了大財的劉亦辭因為得罪了縣太爺,結果三年後就讓自己的家庭家破父亡了。而失去經濟基礎的劉亦辭,自然也成為了一個落魄的人。為了生活,為了謀生,他不得不重新挑起貨擔,到處叫賣了。這天,劉亦辭挑著貨擔外出賣貨。來到一個郊野的時候,突然電閃雷鳴,天上下起了暴雨。為了躲避暴雨,劉亦辭趕緊快步尋找避雨點。突然,他看到前面的小山腳下有一幢老宅,于是,他就趕緊挑著貨擔,一路小跑著來到了這幢老宅前。
來到老宅前,劉亦辭使勁拍打著老宅的大門。不一會兒,門開了,只見門內有一個身著紅衣的女子,她膚白貌美,眉眼之間一副心事重重的神情。那女子問道:「請問這位小哥,你要幹嘛呢?」劉亦辭趕緊向她鞠了一個躬:「在下劉亦辭,想到這裡避雨,雨一停,馬上就走。」那紅衣女子點點頭,就讓劉亦辭挑著貨擔進了屋。
走進屋內,那女子和劉亦辭說起自己的身世,她說她姓胡,小名姬菲。本來是一個幸福的家庭,自己的相公也是做生意的,可是卻因為被人排擠,結果破產了。結果鬧得家破人亡,只剩下她一個人孤苦伶仃,夫家當她是掃帚星,就把她趕了出來。沒辦法,她只好暫住此地。聽完胡姬菲的話,劉亦辭也是感慨萬千,他說自己也是因為做生意而鬧得家破人亡的,現在為了生活,到處流浪,顛沛流離,實在可悲。兩個人互相說著自己的不幸遭遇,大有相見恨晚之意。半個時辰之後,雨停了,劉亦辭趕緊起身告辭。臨行之時,胡姬菲提著燈籠把劉亦辭送了出來,順便遞給劉亦辭一把黑色的雨傘,讓劉亦辭拿在路上備用。以後方便的時候,路過此地還把此傘歸還給她。
05.得富貴日漸消瘦,奪命傘暗藏玄機。
就這樣,劉亦辭告辭了寡婦胡姬菲,又挑著貨擔上路了。沒有想到的是,自從劉亦辭這次回家之後,他的生活竟然發生了轉機。先是一個富商找到他,說是他願意提供原材料,要他備好一批麵食,他要高價大量採購。有了原材料,劉亦辭就又在麵食坊開工了。為了節省費用,他沒日沒夜地幹活,終于在規定時間完成了麵食產品的加工。而那個富商付給他一筆不菲的費用,還說願意和他長期合作。
就這樣,劉亦辭的麵食坊又開始進入了加工期。隨著採購商的大量進貨,劉亦辭又有大筆的收入。為了避免被那個縣太爺打壓,他索性只在家裡負責加工麵食,不再外出到城裡開店做生意了。慢慢地,劉亦辭的生活就越來越好,家裡的銀子也就越來越多了。不過,奇怪的是,劉亦辭發現,自己錢賺得越多,人卻變得越來越沒力氣了。身邊的人都說,劉亦辭現在變得越來越消瘦,讓他趕緊去找郎中來看看病。
可是郎中來了,卻發現劉亦辭的脈象一切正常,看不出得了什麼重病的樣子。于是,他們就隨意開了一些補藥,讓劉亦辭燉了豬排骨補補身子。可是,劉亦辭連吃七天的豬排骨燉草藥,依然還是日漸消瘦。看著自己日漸消瘦的身體,劉亦辭不禁昂天長歎:「難道我劉亦辭真的沒有財命嗎?」于是,他就減少了麵食加工的工作量,也連續推辭了幾個麵食商要求供貨的請求。奇怪的是,劉亦辭發現,自己錢賺少了,可是人卻變得輕鬆起來了。而且,他每天錢賺得越少,人就越輕鬆,相反,如果一天收入大大增加了,他的人就會變得無比疲憊。
06.老道士路過家門,見男子大叫不好。
得了怪病的劉亦辭百思不得其解。這天,劉亦辭的家來了一位老道士。這個老道士曾經是他的父親劉大貴的好友,因為多年在山裡的清風觀修煉,他一直沒有回來看望劉大貴。這次回來,聽說劉大貴已經死了,他不禁暗自神傷了。不過,當他看到劉亦辭的神色時,卻不由地大吃一驚:「劉侄兒,你一臉陰氣,再這樣下去,你命休矣。」
劉亦辭聽聞道長伯伯這樣說他,他也很害怕。那道長巡視一周,發現在劉亦辭的柴房裡有一股陰晦的光芒。于是,他就走進柴房,一看,發現是一把黑色的雨傘在發出暗黑的光芒。于是,他就指著那把黑傘問劉亦辭:「劉侄兒,這把傘你是怎麼得來的?」劉亦辭趕緊把自己當初賣貨時避雨遇到寡婦,寡婦送他這把黑傘的事情告訴給了老道長。
那道長一聽,大叫一聲:「不好,你快把傘打開,先讓你們累積的煞氣放走。」道長說,這把黑傘,本來自冥界,又叫奪命傘,需要人的財氣和精氣相結合才能供養。一個人越有財氣,那麼這把傘就會越會吸取人的精氣神。時間長了,一個人財運越旺,人的精氣神就會越被吸取,到了最後,就很有可能被吸光精氣神而一命嗚呼。而這樣的傘,往往是一些對某個人有著很深仇恨的人,在一些廢棄的老宅養了很多小鬼才能求來的。沒想到這樣的奪命傘竟然被用在了劉亦辭身上,怪不得劉亦辭財富越多,人也越消瘦了。
07.美寡婦還傘歸位,得美妻善報有因。
聽完老道長的話,劉亦辭非常憤怒,他叫上幾個幫手,就要去找那個紅衣寡婦算帳。不過老道長制止了他,老道長說:「冤家宜解不宜結,你被這個寡婦下了奪命傘的咒,那你以前肯定害過她,我們還是一起去找那個寡婦吧。」
就這樣,老道長帶著劉亦辭,找到了那個寡婦。那個寡婦看到劉亦辭,也很驚訝,她說:「你怎麼還活著?其實,我給了你那把傘之後,我也後悔了。哎。」原來,那個寡婦的老公就是縣令的表弟馬富貴。當年他經商的時候,競爭不過劉亦辭,結果投河自盡。這讓馬富貴的妻子胡姬菲非常憤怒。于是,她就請了一個巫婆養了一些小鬼,求來了奪命傘。在劉亦辭經過路過的地方等待劉亦辭,果然在一個下雨天,她等到了劉亦辭,然後成功地把這把奪命傘交到了劉亦辭的手裡。
不過,事後她也後悔了。本想再去找劉亦辭要回這把奪命傘,可是劉亦辭卻躲在了鄉下開麵食作坊,自己就沒有找到他。說完,那個紅衣寡婦望著劉亦辭,眉眼之間既有自責,也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在裡面。老道長見狀,知道兩個人已經互相原諒了對方。于是,他就讓胡姬菲把奪命傘歸位到老宅。然後他索性做媒,讓他們結為了夫妻。從此以後,劉亦辭和胡姬菲夫唱婦隨,日子過得很甜蜜。後來,他們生了好幾個孩子,孩子們也都成為很有作為的人。看來,世間之事,無奇不有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