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蝶粉蜂黃大小喬,中庭寒盡雪微銷。」這是南宋文人吳文英《浣溪沙》一詞中的句子,意思是說庭院里冬天的雪剛剛化去,新綻放的粉黃色花朵就像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大喬、小喬兩位美人一樣美麗絕倫。
在中國的歷史上,各類美人可謂是數不勝數,三國時期當然也不例外,被后人統計稱為一共有「十大美女」。
更令人驚詫的是,這十大美女中劉備一人的后宅里就住著四位,而聲名遠播的大喬和小喬甚至沒能排進前三名。
劉備家中的這四位絕色美人其實就是他的四名妻妾,而第一位要說的就是甘夫人,也就是劉禪的生母。
根據古書《拾遺記》中所說,甘夫人出身低微,家庭條件不好。但是她居住的村子里有一個會看相的道士,見了小時候的甘夫人就說:「這個女孩長大了可不得了,身份一定十分尊貴。」
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,甘夫人逐漸長大,容貌也確實一天比一天美麗。等到她18歲的時候,五官清麗,風姿楚楚,甘夫人也因而頗具盛名,後來就嫁給了在小沛駐扎的劉備。
除了美麗的容貌外,甘夫人另一個很出名的特點就是賢惠。據說當時,劉備曾經得到過一座白玉美人雕像,他很是喜歡,愛不釋手,就時常拿出來把玩。甘夫人見了就勸他說,如今天下未定,您不該耽于享樂,應該更加多地把精力用在正事上。劉備聽了這話十分慚愧,于是就更加專心地去處理政務了。
而劉備家中的第二位美人則是糜夫人,也是大臣糜竺的妹妹。根據歷史記載,那是在建安元年的時候,劉備率大軍駐扎在廣陵一地,糜竺就把妹妹嫁給了劉備,又送上了無數的金銀財寶,極大地充盈了劉備的軍事力量。
當然,糜夫人本身也是不可多得的美人。根據墩尚一帶的傳說,她的皮膚就無比潔白,宛若霜雪,因此深受劉備喜愛。
赤壁之戰后,劉備的后宅里就多出了第三位美人——孫權的妹妹孫尚香。孫尚香與劉備的前兩名妻妾不同,她的性格桀驁不馴,身邊的一百多名侍女都會武刀弄槍,堪稱是一位「武美人」,而她的容貌也曾經得到呂范等人的盛贊。
至于劉備家里的最后一位美女就是吳夫人,也是後來的穆皇后。她本來是車騎將軍吳懿的妹妹,從小就被人說是貴不可言的面相,一開始嫁給了劉瑁。只是好景不長,二人并沒有相處太長時間,膝下也沒有子女,劉瑁就去世了。
後來劉備來到了這里,這時候孫夫人剛好去了東吳,劉備的臣子們就建議劉備迎娶吳氏。一方面吳氏本身便長得美艷動人,另一方面娶了她也能夠順理成章與他的哥哥吳懿交好。
就這樣,吳氏也進入了劉備的后宅,成為了他家里的第四位美人。
而除了劉備的四位妻妾之外,三國時期的十大美女中,剩下的六個又都是誰呢?
俗話說「閉月羞花,沉魚落雁」,這八個字中每兩個字便指的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美女。其他三位因不屬于三國時期,暫且擱置不談,而這排在最前面的「閉月」,說的就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一名歌姬貂蟬。
貂蟬生來貌美,有一天在院子里拜月時,原本明亮的月亮卻因她的出現藏到了云彩后面,大家都說月亮這是也覺得自己比不上她的美貌。 于是貂蟬就有了「閉月」之名,她也在三國十大美女中排行榜首。
排在第二的便是上文中提到過的孫尚香,而第三名便是甄宓。其實,甄宓也是一位再嫁女,最初嫁給了袁紹的二兒子。但後來,曹操派人攻破了下鄴,曹丕來到袁府,正巧看見了雖然頭髮散亂,但不掩姿容絕世的甄宓,對她一見鐘情,就娶了她進門。現在依舊被很多人傳唱的《洛神賦》便是以她為原型。
第四名和第五名就是大喬小喬這對姐妹花了。她們二人長得都是風華絕代,後來分別嫁給了孫策和周瑜。蘇軾那句著名的「遙想公瑾當年,小喬初嫁了,雄姿英發」說的就是小喬和周瑜這對神仙眷侶。
排行榜中的第六名美人則是蔡文姬,不過與其他人不同,比起美貌,蔡文姬更為后人所知的則是她在文學上的造詣,一度還得到過比才女卓文君更勝一籌的評價。
至于最后的四名美女,其中第七名甘夫人,第九名糜夫人,和第十名吳夫人都是劉備的妻妾,中間夾著的第八名則是鄒夫人。
建安二年,曹操率大軍討伐張繡。張繡自知不敵,干脆選擇了投降。而不費一兵一卒就取得了勝利的曹操便遇見了張繡的嬸母鄒夫人,驚為天人。當時,鄒夫人的丈夫已經去世,于是鄒夫人便被帶走納為了妾室。
那麼,有些人或許就要發出疑問了,在這十名美女中,大家最熟悉的自然是大喬和小喬呀,為什麼她們姐妹倆沒能排進前三名呢?
這就離不開當時評選出這十大美女之人的情感因素了。
我們先說這第一名貂蟬,她固然是美貌絕世,但更為人所贊譽的則是她身上的功績。當時,董卓大權獨攬,禍亂朝綱,滿朝文武都憂心忡忡,但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。正是司徒王允家的歌姬貂蟬意識到了這件事,不忍心看天下的百姓因此受苦,便挺身而出。
她用自己美麗的容貌為誘餌,犧牲了自己,幫助司徒王允設下計謀,最后鏟除了董卓。
所以,貂蟬排在榜首的位置,既有容貌的因素,同樣也是出于對她的贊嘆與欽佩。
至于排在第二的孫尚香,一方面,她本就是那個時代獨樹一幟的傳奇女性,不同于絕大多數的弱質女流,而是相當英勇無匹;另一方面,孫夫人更曾經為了劉備怒斥吳將,甚至有傳說稱,當聽到劉備戰死的謠言時,她慟哭之后追隨丈夫投江而死。
或許正是因為被她的故事所感動,后人才將孫尚香排在了這個榜單的第二名。
而第三名甄宓則也是差不多的情況。在天下大亂的時候,很多人都因為沒有充足的食物而死去,當時才十多歲的甄宓卻主動勸說家里人開倉放糧,救了無數人的性命。
此外,她還非常的團結家人,孝順長輩。面對守寡的二嫂,甄宓悉心照料,把對方的女兒當作自己的女兒一樣愛護;面對生病的婆婆,她因為自己在和婆婆身處兩地,不能夠親自照料而寢食難安,時常忍不住偷偷哭泣。
這樣一個品性高潔的女子,人們把她排在第三名,也就不奇怪了。
在封建王朝時期,男子建功立業,很多女子便只能在后宅中相夫教子。而提起她們的時候,似乎也只有美貌為眾人所津津樂道。
這是那個時代下的產物。但在今天,我們或許也該在翻開歷史的書頁時,同樣看到那些人間絕色身上其他的閃光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