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們印象中,蜀漢政權是三國時期最弱的一個。也因如此,諸葛亮、姜維多次北伐都打不動魏國,後來魏直接一戰成功,蜀也不幸最先被滅。實際上,蜀國也本來可以有自己的巔峰期,無論人員配置還是國家實力都十分可觀。在荊州沒丟以前,劉備集齊了關羽、馬超、張飛、趙云、黃忠這五虎將的頂級陣容,同時謀士也有諸葛亮、馬良等精英存在。另一方面,蜀國占據著荊州、益州2塊肥地,兵力也達到了巔峰。
在荊州沒丟以前,蜀國完全有實力去和魏國掰下手腕。可是經過荊州的失利以及夷陵之戰,蜀國一下子元氣大損。等諸葛亮北伐之際,五虎將已只有趙云一人,而荊州已失,同時兵力大損。可以這麼說了,在第一次北伐之際,諸葛亮還算是殘陣中的最佳陣了。等到後來的幾次北伐,諸葛亮手下可用的牌就更少了。客觀來說,第一次北伐也機會最好,只是因為馬謖而功虧一簣。
不吹不黑地說,若沒有夷陵之戰,蜀漢北伐魏國,可以滅掉魏國。
先來看下荊州之戰、夷陵之戰的2次影響。經過這2次大戰,劉備直接損失了關羽、張飛這2位頂級猛將,同時又折損了關平這個不錯的年輕武將,還折了傅彤、張南、馮習等武將,加上丟掉了整個荊州,損失了接近10萬兵力。無論是武將還是兵力,蜀國都元氣大損。如果沒有這2次慘敗,那麼蜀國的實力會非常有看頭。
從歷史的角度來說,諸葛亮第一次北伐,關羽、張飛是死于非命,而黃忠、馬超則都病死了,唯有老趙云還在沖鋒陷陣。歷史上,黃、馬之死不能怪劉備和關羽。如此來看,若無夷陵和荊州2次大戰,那麼蜀國的關羽、張飛則不會死。與此同時,關平、張南、傅彤、黃權這些人也可以用于北伐,而蜀國的兵力也會多接近10萬。這樣的陣容給諸葛亮北伐,那麼想不滅魏國都難。
眾所周知,諸葛亮以殘陣開啟了北伐之戰,蜀也在第一次北伐差點就攻到了長安。第一次北伐的關鍵就在馬謖丟掉了街亭。可馬謖丟了街亭也只是蜀之國力不夠的縮影。假如諸葛亮手下人才濟濟,那麼也不可能輪到馬謖去守街亭了。前面提到了,如果沒有夷陵、荊州這2次慘敗,那麼關羽、張飛、關平、傅彤、張南、馮習等人都可以投入到北伐之戰。
考慮到沒有2場大戰,同時關羽沒死,吳、蜀之間的關系也不會那麼僵,這麼一來,用傅彤、張南、馮習、廖化等二、三線武將守荊州就行了。雖然這些人的軍事能力不如一流猛將,但他們守荊州還是有余。如此一來,就算黃忠、馬超病死了,關羽、張飛這2位猛人依然能參加北伐。
在這種情況下,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際,蜀國前線就有關羽、張飛、趙云3位超一流猛將可用,同時關平這個二線猛將也能幫上忙。另一方面。蜀國的兵力也會多出10萬可用。如此一來,馬謖丟街亭的名場面也就不可能發生了。若真的遇到了街亭之戰,那麼關、張中隨便一人都可以去鎮守,而他們的軍事能力完爆馬謖,這樣一來街亭就不會丟了。
若街亭不丟,諸葛亮就可穩扎穩打,隨后一步一步占據魏國的地盤。與此同時,蜀再讓吳出兵幫忙,蜀、吳2國想不滅魏都難。可惜的是,歷史沒有如果,經過夷陵、荊州2次慘敗,蜀損兵折將,最后只能靠諸葛亮用智謀支撐。(龍傲)
(資料來自于《三國演義》與《三國志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