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史蜀國總人口只有百萬,百萬人抽十萬兵卒。剩下九十萬要供十萬兵已經很吃力,還要供獻整個國家稅賦。所以不要說諸葛亮活著北伐不能成功,就算龐統、法正、關羽、張飛都活著,北伐也不會成功的。
荊州一失,其實就是倒計時,除非魏吳內亂,否則神仙也沒辦法,人口不夠拿什麼拼,三十萬帶甲少數民族都沒辦法動搖曹魏的中原,更別說區區南方十幾萬步兵了!
盡管蜀漢暗弱,但是北伐也許有微弱的希望,就像彩票那樣,即使機率非常小,但也是存在著零星希望的,但是,蜀漢最后的希望:能力最強的一文一武,文人馬謖,武將魏延,卻被諸葛亮葬送了。
諸葛亮讓馬謖做個隨軍參謀多去積累實戰經驗,后期絕對不亞于姜維。可惜經驗不足,臨場指揮失誤,第一次帶兵就大敗而歸。如果街亭大勝,很有可能就是個小韓信,不至于倒在劊子手的刀下。
諸葛亮不采用魏延子午谷奇謀的主要原因是諸葛用兵以穩為主,他一般不用奇謀的,奇謀本就意味著風險。
但是,魏延最不值,劉備取四郡時,幾乎不是對方獻城投降,就是除掉太守投降,魏延不但除掉了暴虐的韓玄,又救下了黃忠,怎麼就成反骨了?明明就是諸葛亮看魏延不順眼,動了私心,若能用正常的心態對待魏延,魏延的忠心也是杠杠的。
魏延的軍事才能也是相當出眾的,若提出子午谷奇謀的不是魏延而是姜維,諸葛還會猶豫嗎?由此可見諸葛用人實在不敢恭維,單單讓馬謖守街亭和針對魏延,就足以說明這三國第一軍師的名頭,水分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