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漢之中,人才濟濟,文臣武將都頗有才干。提及武將,五虎上將必然榜上有名,黃忠、關羽、張飛、趙云、馬超皆是武藝高強之輩。其實除卻這五人,蜀漢還有些將領能征善戰,譬如姜維,后期領導北伐戰爭,數次獲勝。這些人雖不在五虎上將之列,在史書中也著墨頗多。 吳班作為蜀漢將領,也數次立功,為何關于他的記載少之又少?
吳班本是陳留郡人,其父吳匡乃是東漢大將軍何進的部將。何進與袁紹聯合誅殺宦官,不料事情暴露,何進反被殺害。而吳匡作為其部下,繼續與袁紹誅殺宦官,且將支持宦官的何苗誅滅。此事過后,吳匡便將吳班托付給侄子吳懿。因為吳懿父親與劉焉關系匪淺,再加上恰逢此時劉焉在益州招賢納士,于是吳班跟隨吳懿入益州。後來,劉焉之子劉璋任中郎將時,劉備率軍進攻劉璋,吳班與兄長吳懿一起歸順劉備。 自此,兩人皆成為蜀漢重要的將領。
吳班最出色的兩場戰役,一場敵方乃是陸遜,另一場敵方是司馬懿。章武元年(221),劉備稱帝,同年以為關羽報仇為名義,興兵討伐東吳。此時,關羽被殺,黃忠病逝,張飛也被部下暗害,趙云則留守江州,蜀漢可用的將才銳減。劉備任命吳班與馮習作為先鋒,東吳的陸遜等人駐扎在巫縣與秭歸縣一帶。吳班率軍擊敗在巫縣的李異,將戰線推進到了秭歸,逼得陸遜都只能暫避其鋒芒。劉備抵達秭歸縣后,吳班又與陳式兩人率軍打到夷陵一帶,且占據長江兩岸。蜀漢進軍夷道縣時,劉備遣吳班向陸遜所率的吳軍挑戰,但陸遜只是不為所動。眾所周知,後來陸遜反攻火燒連營,伐吳失敗,但不可否認的是,此戰吳班確實表現亮眼。
第四次北伐戰爭時,吳班所表現出的實力也讓人側目。此次北伐,吳班以督后部為身份隨軍出征,迎戰的是曹魏方司馬懿所率領的軍隊。在五月的野戰中,吳班擊潰司馬懿,斬獲敵首三千,鐵甲五千,角弩三千余張,逼得司馬懿不得不退回保營。可惜的是,此次北伐蜀軍最終因為糧草不足而撤軍。按理說,吳班憑借這兩戰,應該可以聲名遠揚,為何他卻鮮為人知呢?
吳班確實表現突出,但較之五虎上將仍有差距,其功績也就顯得黯然失色。先談吳班領兵作戰的水平。據史料記載,吳班令人稱贊的戰役并不算多,僅有上述兩戰。即使吳班所面臨并戰勝的對手赫赫有名,也不足以讓他成為名將,畢竟大部分名將都要身經百戰且戰功赫赫。除此之外,這兩場戰役均不是吳班所單獨率領。伐吳時,吳班與馮習同為先鋒,北伐時,與吳班并肩作戰的還有高翔和魏延。顯然,歸功于吳班一人有失公允,更何況還有諸葛亮出謀劃策之功。所以贊他武藝高強是名副其實,但說他能勝于司馬懿和陸遜就有點夸大其詞了。
相較之下,五虎上將都有其 名言 千古的戰役。關羽水淹七軍一戰,擒于禁,斬龐德,甚至逼得曹操想遷都來避開關羽。而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,將夏侯淵斬殺于南圍鹿角,雖老卻有勇有謀。張飛更是號稱「萬人敵」,長坂坡以二十騎逼得曹軍不敢靠近。趙云被稱「常勝將軍」,追隨劉備的近三十年間身經百戰,且能兩扶幼主。馬超雖然追隨劉備較晚,但他早年反曹的戰績令人不得不服。有這些珠玉在前,吳班聲名不顯也就不難理解。
吳班的聲名不顯還與其族妹穆皇后有關。穆皇后吳莧乃是吳懿之親妹,吳班之胞妹。她曾被看相者斷言是大貴之相,劉焉于是讓其子劉瑁迎娶她。劉瑁身死后,吳莧寡居。劉備入主蜀地后,一來為拉攏吳氏兄弟,二來也為此卦言,決意迎娶吳莧。劉備稱帝后,將其立為皇后,首先,吳班作為其兄長,算是蜀漢外戚,難免因為此裙帶關系而被忽視其本身的功績。除此之外,吳班之父吳匡所誅殺的何苗便是東漢靈思皇后的同母兄弟,吳班深知其父厭惡外戚專政,因而處事極為低調。陳壽曾評價他「以豪俠稱」,除此之外并無他話,可見吳班平時為人極為低調。
吳班雖然不是聲名遠揚的大將,也沒有彪炳千古的功勛,但是他的戰績也是不容忽視的。只是可惜,三國時期太多的英雄人物,他們有些只有只言片語載入史冊,有些甚至名不見經傳,但他們同樣值得被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