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年間,揚州府有一個教書先生名叫李子光,聽聞此人曾入朝為官,因不滿同僚陰奉陽違,被上司排擠冷落,從而辭官回家,做了一名教書匠。
李子光為人正直,處事剛正不阿,相貌英俊,很快就吸引了老將軍獨女的喜愛,經過相處,二人情投意合,不久後就結為了夫妻。兩人恩愛有加,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。
眨眼間,二十年過去了。李子光的兒子,李文明也長大成人,夫妻倆挑了個門當戶對的姑娘,與兒子成了親。夫妻倆本以為很快就能抱上小孫子。卻不曾想三年過去了,兒媳董氏肚子一直沒動靜。
這下老兩口可急壞了,他們請來了諸多的名醫,為兒子和兒媳檢查身體,可得到的結果都是,小夫妻身體健康,沒啥毛病。反觀小兒子臉上卻躲躲閃閃,這讓李子光覺得,事情沒那麼簡單。
這晚,李子光起夜,經過兒子房時,聽到了小夫妻倆的談話,隱隱約約聽到關于孩子之類的。為了聽得更清楚,他把身子壓在牆角,耳朵貼著窗戶。聽完後,李子廣勃然大怒,暗罵道:「造孽啊!」回屋後,和妻子一起商量對策。
原來自成親這三年,兒子與兒媳根本就未圓房,怎麼可能生得出孩子!
兒媳心裡一直裝著一個人,她自小有個青梅竹馬名叫張天龍,張天龍一身好武藝,俗話說好男兒志在四方,他不甘心一輩子窩在小山村裡,就決定入伍從軍報效國家。走時承諾,很快就會回來娶董氏。
董氏苦苦在家等待了兩年,張天龍還未歸來,在家人以死相逼下,不得已嫁進了李子光家。
李子光的兒子李文明,自小喜歡張氏。見張氏如此為難,便承諾將她娶回家,解決困境,兩人不需要有夫妻之實。等到張天龍回來,董氏還可以嫁給他!
董氏想了想,便同意了這門親事。她嫁到李家後,對公婆敬心孝順,視如親母,以補內心的愧疚,老夫妻倆也就未發現異常。
如今得之真相,老夫妻倆也是唏噓不已。經過一夜商量,叫來小夫妻倆,問他們該如何自處。夫妻倆臉色一變,雙雙跪地,董氏更是哭泣不已。
李子光對兒媳說道:「你既心無我兒,夫妻一場,我兒已是仁至義盡,這是合理書,你們就此和離吧!」董氏一聽,癱軟在地,好一會,才哆哆嗦嗦拿起筆,簽了和離書,轉身離去!
李文明有心阻攔,可面對父母蒼老的臉龐,內心也是愧疚不安,眼睜睜看著董氏一步步離開了家!從那天起,老夫妻倆再也沒有提要孫子的事,李子光更是大病了一場。
事情的轉機,來自于一個退伍的老兵。此人入伍從軍二十載,此番歸來,早已是物是人非。村長備酒為他接風洗塵,就杯酒下肚,說起了一個叫做張天龍的年輕後生,此人乃是同鄉,戰場上殺敵數人,英勇無比,在一次戰役中被敵人斬于馬下,當真是可惜!
眾人唏噓不已,很快這件事便在村子裡傳來了,董氏得知消息後,悲傷不已,竟纏綿病榻,一病不起。李文明得知此事,奔赴董氏家悉心照顧,並承諾願意以兄妹相稱,照顧她一輩子。
董氏內心百感交集,她擦乾了眼淚,深深擁抱著自己曾經的丈夫。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依在燈火闌珊處。當天夜裡,兩人便同了房。
兒子與兒媳重歸于好,老夫妻倆自然喜得樂見。一年後,董氏順利產子,夫妻倆盡心侍奉二老,一家人過著幸福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