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仁,曹操的從弟。曹仁年輕時是一個厭惡條條框框對當局不滿的憤青,也是一個整天騎馬射箭的不安定分子。年輕時有些放蕩,後來的他成了一個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的楷模。
曹操攻陶謙、呂布、馬超時,曹仁都是別領一路:擊敗陶謙大將呂由,掃平徐州諸縣;活捉呂布軍將領劉何;擊敗響應馬超的蘇伯、田銀。這三次戰役中曹仁的對手都不是什麼狠角色,但需要注意的是,曹操賬下謀士如云、猛將如林,曹仁隊伍中的猛人卻長期只有他自己。即便是在後來的官渡大戰和南郡之戰中,曹操給曹仁的配置也頂多是史煥、牛金這種級別的助手。這一點與夏侯兄弟的五子良將配置形成了鮮明對比,看來太讓領導放心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啊
曹操攻張繡,曹仁負責戰略預備隊。張繡追殺回師途中的曹操,被親自斷后的曹孟德迎頭痛擊。本來曹軍一度就要崩潰,幸虧曹仁及時出現,重振士氣,才沒有崩盤。 許多年以后,第二代、第三代曹家將在出現突發狀況一片混亂時,再也不能整合隊伍、重振士氣,不能說他們無能,只能說曹仁太能干了。
攻城戰方面 周瑜、關羽都算折在曹仁手里過,而且曹仁在歷史上的評價非常高,高到什麼地步呢。 關羽和 張飛在史書上只被稱作為 「萬人敵」。而曹仁直接被評價為 「天人」。
曹仁
曹仁除了被稱之為 「天人」(「將軍真天人也!」),曹仁還有個過高評價—— 那便是勇猛還勝過五子良將之首張遼。
說這句話的正是魏晉時期文學家 傅玄,他原話說的是: 曹大司馬之勇,賁育弗加也。 張遼其次焉。
在曹操那一輩曹氏宗親中,除了曹操外曹仁無疑是用兵最厲害的,夏侯惇和夏侯淵也不及他。
222年9月曹丕分別派遣 曹仁、曹休、曹真三位宗室大將兵分三路伐吳,而曹休和曹真攻吳戰事已經闡明完畢,這期講述曹仁伐吳。
鏈接:曹真伐吳
鏈接:曹休伐吳
曹仁負責攻打濡須塢。 濡須是東吳邊陲重要,其得失會影響到長江防線的穩固與都城、社稷的安危,因而受到孫權的特別重視,多遣能征善戰的忠勇之士出任督將。
自建安十七年(212年)孫權筑濡須塢后,曾有 朱然、蔣欽、呂蒙、周泰、朱桓、駱統、張承、鐘離牧等人鎮守過濡須。
由于濡須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,遇到魏軍大舉進犯時,東吳往往出動駐扎在都城建業附近的中軍主力來援,力保該地不失。
講到這里,人們肯定會有一個問題。濡須既然這麼難攻打,連曹操都失敗了四次,為什麼這次曹仁以及後來魏將還要盯著濡須不放呢。
濡須塢位置
其實道理能說得通,就像孫權屢次攻克合肥未成功,但合肥畢竟是重鎮。濡須之于曹魏也一樣,是一個必須要跨過去的門檻。
總之濡須塢若被魏國占據,將航道封閉,東吳船隊滯于江內,不得北上,就無法發揮其軍事上的長處了。
綜上所述,濡須地區位于交通樞要,它北憑山險,南控江口,所扼之水路是當時中原與江南來往的主要途徑,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價值,因而成為魏吳兩國頻繁交兵的必爭之地。
這次進攻濡須,曹丕在進攻戰略上做了一些調整。曹操在世時幾次南征,如赤壁之戰、四渡巢湖攻濡須,都是集中兵力為一路。這樣部署的缺陷,是使自己的眾多軍隊局限在一個進攻點上,難以展開,因此在兵員數量上的優勢就不能完全得到體現,無法充分發揮兵多將廣的長處。
而吳軍每次迎敵,卻可以相應地將主力集結于一處,給予阻擊。對孫吳來說,曹魏的這種作戰部署易于應付, 由于是集中防御,吳國兵員短缺的弱點得以掩蓋,暴露得不太明顯。
所以這次曹丕兵分三路伐吳很大程度上還有分散東吳兵力的原因,事實證明曹丕戰略奏效了。此次濡須守軍有限,而且沒有其他援軍支援了,所以史料記載吳軍「 諸將業業,各有懼心」。
而此次鎮守濡須城的守將是 朱桓,注意別跟江陵之戰抗拒曹真的 朱然混淆。
朱桓
朱然的朱家是自 丹陽郡故鄣的 朱治家族。朱治是孫堅的部將,孫堅死后,朱治建議孫策進軍江東,這才有孫家在吳地的立足開始。朱然原姓 施,被朱治收為養子后改姓朱。朱然長期為吳國鎮守江陵,負責荊州江陵地區的防御。
而朱桓這次面對的對手可是「天人級別」的曹仁,還有曹仁的部將們: 蔣濟、常雕、諸葛虔、王雙,以及曹仁的兒子 曹泰等人。
這些人除了 蔣濟以外其他人知名的應該就是 王雙了,他名氣比較大的原因是他後來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敗退之際, 因為追擊諸葛亮中埋伏而身亡。
諸葛亮
《三國演義》里把王雙描繪成很厲害的武將,甚至得到魏帝曹叡的接見,最后被魏延斬殺。正因為他和諸葛亮交過手才會被如此描繪。
曹仁帶領步騎數萬人出合肥進軍到達濡須前線后,派遣蔣濟偽裝成主力,大張旗鼓地去攻打 羨溪(今安徽裕溪口),企圖把濡須的吳軍部分兵力吸引過去救援,達到分散濡須塢守軍兵力目的,然后 真正的目標是攻打濡須中洲,因為濡須中洲是朱桓部曲家眷所在,攻下濡須中洲,就能以此脅迫濡須吳軍投降。
計劃看似非常完美,一旦實施可以徹底摧毀濡須,重創東吳!
曹仁攻占濡須塢的計劃
而朱桓當時中計,以為魏軍確實要大舉攻打羨溪,立馬分兵去救援,自己僅帶領五千人守備濡須城。結果軍隊出發后,收到了探子來報,說曹仁已經親自統帥大軍到達離濡須七十里的地方。此時朱桓反應過來曹仁的目標是濡須而非羨溪,立即派人去追回軍隊,但是還沒收到軍隊回歸的消息,就聽到了曹仁已經兵臨城下的消息。
當時朱桓身邊僅剩下五千人,手下諸將也感到惶恐不安。而越到危險關頭就越要鎮定。
于是,朱桓在這時候發表講話:「兩軍交戰,勝負取決于將軍的智勇,而不在兵多兵少。曹仁沒什麼本事,其軍隊遠道而來又人困馬乏,我們倚靠著山嶺與大江的屏障以逸待勞,就算曹丕親自來都不是事兒,何況曹仁呢。」
朱桓總算暫時安定了大家的心態,但有時獲取勝利不光要激情演講,還要有實際行動。如何在守軍重新集結前就擋住曹仁大軍呢。
很快朱桓想到了一個對策,他便偃旗息鼓,對外展示吳軍因為中計而變得怯戰了,以此來麻痹曹仁。
而曹仁這邊按照自己的原定計劃,在凌晨派遣部將常雕統帥諸葛虔、王雙等人帶領軍隊五千人乘坐油船渡江攻打長江里的中洲島,中洲島在濡須塢之后,當地守軍家眷都在這里 。一旦被占領,家眷落入魏軍手里,吳軍自然就無心作戰了。
當初關羽留在荊州部隊的家眷被吳軍看管,關羽部隊還沒遇到呂蒙就直接瓦解,所以這種事情極有可能要復制在吳軍自身了。
而濡須城方面,曹仁果然相信城中吳軍過于勢弱,打算雙管齊下,在派遣常雕等人攻打濡須中洲后,又派遣自己的兒子曹泰統軍攻打濡須城。自己則統帥一萬人駐守 橐皋,作為曹泰等人的后援。
坐鎮濡須城的朱桓聽到魏軍分兵的消息后,派遣 嚴圭、駱統帶兵到濡須中洲阻擊常雕等人。又派遣步兵去抵擋曹仁,自己親自守城抵擋曹泰的進攻。
這個駱統特別交待下,歷史上他是東吳名臣。駱統是吳郡本地人,幼小時候生母改嫁給 華歆當小妾,華歆曾擔任豫章太守,后投降孫策,被孫策奉為上賓。孫策遇害,孫權繼位后,華歆受到曹操征召,遂效力,后成為曹操的重臣,曹魏開國元勛,文官之首。
駱統當時八歲,于是與親戚一道回到烏傷。他的母親來送別,駱統拜辭母親上車后,臉朝前而不往后望,他的生母哭著跟在車后。車夫說:「夫人還在那里。」
小駱統回答:「不想增添母親的思念,所以不回頭看他。」
後來駱統待自己后媽也非常孝順,當時年歲饑荒,鄉里及遠方來的人大多生活困頓,駱統為了幫助他們而節省自己的飲食。他的姐姐有次看到駱統的樣子心里十分難過,多次問他是什麼原因。
她的姐姐將此事告知后媽,后媽又將此事告訴鄉里,從此駱統就聞名了。
212年,即赤壁之戰四年后,20歲的駱統被孫權招募為官擔任烏程侯國相,負責烏程的事務。由于駱統治理有方,孫權非常器重他,將堂兄孫輔的女兒,也就是自己的侄女下嫁給了駱統。
駱統為官做了很多善舉,比如減少賦稅,定期發福利等,反正駱統是個真心為民的好官。
駱統政治方面非常優秀,軍事方面駱統也不外行。東吳名將 凌統英年早逝后,駱統接管了凌統的部隊。夷陵之戰的時候,駱統隨陸遜在宜都一帶大破劉備。
此時,考驗駱統的機會來了。中洲島的得失關乎整個戰局關鍵,由于中洲島居住著軍隊家眷,守軍很少。駱統決定先安定人心,他先派小船快速行駛到中洲島告訴他們援軍將到。
中洲軍民們聽說后士氣大振,便全民一起利用地形抵抗來犯魏軍。他們總算是拖到駱統趕到戰場。
駱統和嚴圭部隊來到中洲島附近后,選擇以吳軍水軍強盛,戰船強大的優勢直接硬扛魏軍。
橫沖直撞,沖向了常雕等人的油船艦隊。
眾人吃驚平時這麼斯文的駱統此刻卻比誰都勇敢,眾人被駱統也給振奮了,于是嚴圭和駱統少量部隊沖殺向了正在攻打濡須中洲的魏軍。
魏將王雙和諸葛虔聽說東吳援軍抵達后先是大吃一驚,然后聽說直接朝他們這邊殺來,以為吳軍數量很多,于是王雙和諸葛虔產生退縮念頭。
魏軍猶豫之際,吳軍駱統和嚴圭消滅了盤踞在濡須中洲附近的魏軍。但由于吳軍兵少,一時沒法全殲魏軍。這個時候作為襲擊濡須中洲的魏軍主將常雕也看出駱統兵力少,一下子就要吞掉這支部隊的想法。
接著常雕命令王雙和諸葛虔兩個人以船隊直逼駱統。駱統船上吳軍見魏軍船隊從各個方向襲來,哪怕再不怕死也有一股壓迫感。
駱統依然不慌不忙指揮戰斗,他已經決定打到只剩下一兵一卒。這支吳軍殺了一波又一波敵人,箭也射完了,他們只能近戰,但由于這是江面,所以他們只能在船上束手就擒。
王雙和諸葛虔見狀大喜,這下吳軍箭放完了,他們可以有機會活捉駱統和嚴圭,于是他們船只向駱統和嚴圭那邊逼去。
魏軍主將常雕看到對面吳軍情況,讓船上士兵朝吳軍喊話:「你們沒法再打下去了,現在投降放棄抵抗!」
魏軍見吳軍船只沒任何回應,但卻在向他們靠近。常雕以為吳軍部隊已經連人帶船向他們投降,方才他們集結想必也是這個原因。
但王雙這時候察覺出異樣,發現前方吳軍船正在急速向他們開來,看這樣子他們不像是投降,莫非他們……是來撞船的!
由于反應速度太慢,此刻魏軍已經來不及回避。「轟隆!」一聲木板震碎在江面發出。魏軍船傾斜45°,當場不少士兵滑落水底。
還有船上不少物品隨著動蕩砸傷了不少人,還有人手指頭被物品壓斷。霎時間船上慘叫連連。王雙也被震碎飛出的大木塊壓倒在甲板上無法動彈。
雖然吳軍戰艦已經事先準備充分,但仍有幾個人摔傷或則震傷,所幸大體無礙。屆時駱統發號下一步命令:所有將士登向附近魏軍戰船,格殺船上的所有人。
隨著一聲號令,駱統、嚴圭為首的吳軍將士們開始登上附近的魏國戰船。屆時由于船上的大部分魏軍都還沒從剛從撞擊回過神來,面對吳軍觸不及防來襲自然難以招架。
漢代中國樓船(東吳船應該比這高級些)
常雕因為吳軍船只的沖擊,受了些輕傷,他急忙指揮士兵迎戰。原本在岸上吳軍直接跟魏軍對抗難占上風,但由于此刻情況特殊,附近不少魏軍戰船上都有吳軍沖殺上來,并且硬是壓制住了魏軍。
恰好常雕只受了些輕傷,他急忙指揮士兵迎戰。經過一番血雨腥風的戰斗,船上魏軍士兵們基本上被殺死,此時唯有常雕仍拿起武器抵御吳軍,他還在戰斗中親手宰殺了幾名吳軍士兵。
但常雕再猛,也難以以寡擊眾,最終他被幾個吳軍持銳器擊殺。常雕戰死后不久,一名士兵發現仍被壓在木板底下的王雙,他們將王雙擰出來接著五花大綁。
王雙
而諸葛虔和他的部下們無心戀戰,急忙下令全體船隊掉頭。
自此吳軍擊破魏軍,梟常雕,俘虜王雙,臨陣殺溺死者一千人,守住了中洲島。
魏軍燒營撤退
曹泰收到了父親曹仁的消息,敗退回來的諸葛虔將濡須中洲戰敗的消息告知了主帥曹仁,曹仁在得知魏軍攻打濡須中洲慘重,常雕身亡,王雙被俘虜的消息后,下令久攻不下濡須城的曹泰退軍。
而朱桓這邊也得到了駱統勝利的消息,于是滿城將士士氣沸騰,在朱桓的命令下殺出城去,追殺魏軍。而魏軍本身士氣低弱,又被突然出擊的吳軍沖殺之下,慌亂撤退,被朱桓統帥的吳軍斬首數千級。損失慘重。
曹泰敗逃回 橐皋大營后向父親曹仁主動請罪自己作戰不利,曹仁未怪罪曹泰,只說是東吳實在太狡猾,非你不及。同時曹仁開始憂郁,連此次精心準備的攻占濡須計劃都失敗了。
昔日曹仁曾在南郡頑抗孫劉聯軍,重傷周瑜,樊城抗關羽的曹仁,如今卻絲毫拿朱桓沒招。此戰不但對曹仁來說是敗仗,而且意義不小,都算 晚節不保。
《三國志曹仁傳》都因為避諱曹仁失敗而沒有提及此戰。相比 曹真和 曹休兩個后輩, 曹仁是三個魏軍主將里表現最差的一位。
223年三月,由于曹仁慘敗,曹真久攻不下,曹休和呂范僵持沒有多大的進展。于是曹丕決定下令三路大軍全部撤退,規模超越赤壁和夷陵的魏吳大戰才算結束。
順便說下被吳軍俘虜的王雙史料沒有交待他被東吳怎麼處理,只說押到過武昌再沒后續, 但可以肯定王雙是被吳國放回去了。因為王雙后面還隨曹真參加擊退諸葛亮的陳倉之戰, 但王雙不幸在追擊諸葛亮過程中陣亡。
失敗的曹丕自然對東吳也沒死心,他決定他要在此生了結掉孫權,不把他留給后代去解決。
但伐吳之戰結束后不久, 曹仁在剛剛回歸后去世了,享年55歲。想必曹仁離世前也是心情郁悶,畢竟征戰一生遭到如此慘敗,相應魏國也喪失一個將才。自此三路伐吳的戰役先后,曹魏兩位大將張遼、曹仁相繼去世。
曹仁在班師途中去世
就在孫權和曹丕難過之時,有一則對他倆共同的 好消息出現了。孫權口中的「 猾虜」,曹丕口中的「 老虜」,魏國和吳國都不可忽視的敵人 劉備在這段時間死了。